一起来做专业心理学的传播者、践行者、分享者
这 是 亲 密 关 系 小 组 的 第 13 篇 文 章,
我知道你会来,所以我在等
大家好,我是亲密关系的小组长冯胡子,很高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和大家交流。以后每周六,我都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亲密关系相关的心理学知识,也欢迎大家多多指正交流。
之前有档节目问李孝利,怎么样才能找到对的那个人,记得她望着大海,坦然自若地说:
不用刻意去关注,努力把自己变成对的女人就会遇到了,多去旅行多看看书积累经验,你得首先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对的人,那个人出现时能够辨别出来,要不然的话就辨别不出来。
答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思考着应该从什么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,这里“适合自己”的人,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对”的那个人。
什么样的人是“对”的人,如何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。我们对“对”的那个人的渴望远远超出我们预期,这里面暗含着对稳定和谐亲密关系的渴望。
而你是不是也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,等待着那个属于自己的“对的人”呢?
首先不得不提醒的是,完美契合的人从来就不存在。
双方可能在大体上的价值观相似,但仍然也会在具体事件上的看法不一。不仅如此,双方契不契合很可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。
随着个体成长及环境变化,双方在价值观、个性等方面都可能发生改变,这就可能使得某些一开始契合的东西变得不契合,而那些一开始不契合的东西变得契合。
也正是这种流动性,使我们有可能与一个不完全契合的人,通过努力磨合而逐渐变得更加契合。
其次,没有一个人的出现,能够瞬间填满你对亲密关系的各个方面的需求。Ta可能能给你带来一些快乐,但在亲密关系中,两个人的相处一定也会有不快。
每一个成熟的个体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(Hamilton, 2016)。你现在过得不开心,可能并不只是因为“对的人”没出现,一定有一些应该由你自己去解决的问题。那是不管对的人出不出现,你都可以先为自己做的功课。
不过,值得欣喜和开心的是,我们还是可以在遇到一个不完全契合的但还不错的人之后,彼此磨合、相互妥协,从而获得感情的幸福。
可以说,是在经营这段感情的过程中,我们相互将对方塑造成了自己的那个“适合的人”。
那些虽不完美,但(于我而言)足够好的人是怎么样的呢?
“Good enough”一词,源于著名精神分析师、儿科医生Donald Winnicott关于“足够好的母亲”的论述。所谓“足够好的母亲”是相对于“完美母亲”而言的。他认为,足够好的母亲,虽不能满足孩子的全部需求(完美母亲),但能提供一些生存的必需品,如安全的成长环境、必要的情感联结等(as cited in, Wright, 2016)。
在亲密关系中,一个“足够好的人”,也就是适合我们的人,就意味着,ta能符合我们的部分而非全部要求,并且这些要求是对双方感情而言必不可少的。
相比“想要什么”,“绝对不要”的东西,对人们而言才是那些在关系中必不可少、不可触碰的原则与底线。换言之,明确什么自己“绝对不要”的,就有助于我们找到那个“足够好的人”。
在这些“绝对不要”当中,有一些东西是对所有人都共通的,例如,“暴力”,无论是肢体上的暴力,还是情绪心理上的操控、贬损。还有一些是因人而异的,比如,对有些人而言,在“性生活不和谐且无法沟通”就是绝对不要的等等。
在明晰自己过后,如开篇提到的,也会有更好的辨别了。
首先,“足够好的人”需要寻找而不是等待,需要你主动的努力,而不是被动的接受。
其次,在寻找到时候,你需要抱有更开放的态度。在明确了“绝对不要”的范畴之后,你需要在这个范围内不怀预判地去接触更多的人。而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,也要多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,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过早地对一个人下定论(Nicholson, 2013)。
最重要的是,在关系中,你需要明白,并不是你在努力改变对方,而是在ta走向你的时候,你也走向ta。经营这段关系的过程,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支使,更不是把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“对的人”的样子,而是相互磨合、共同经营。
在把不错的人变成对的人的这个过程中,必然需要双方的谈判与妥协。而谈判与妥协的核心就是感情中的给予与索取。不同于市场上的等价交换,感情中的给予与索取,可能总会有一方比另一方付出的更多。
在感情中,绝对的公平不存在的。只要双方都对你们之间的状态感到舒服满意。毕竟,你在关系中所追求的是幸福感,而不是公正感。
不知不觉中,你会发现,那些原本认为仅仅是“足够好的人”,早在磨合的过程中成为了彼此的“适合的人”。很多时候,我们觉得一个人“不对”,其实可能只是我们对“对”的评判过于僵化了。
最重要的是,你要尝试开始,以及保持努力。
组| 亲密关系 & 文 | 喋喋不休
编|虫虫怪
感情绝对不是说变就变,
可能被很多东西消磨,
想要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,
我们需要为爱储能。